function T(n){document.getElementById("ArticleCnt").style.fontSize=n+"px";}
手机看看微信 注册登录
0393-85810252303596506@qq.com

千河大坝游记

2021-03-09 17:04:08    shanxishizheng.com


文/图 董学武

   咸阳西去,三百里,直指千河大坝。一片碧水环山抱,绿水青山如画。七十年代,引渭工程,谁人汗水洒? 五十春秋,悄然雪染白发。一座水利丰碑,千河大坝,引渭上塬,鸡毛居然上了天!雄哉!千河大坝,伟哉,引渭工程,功在千古。青史永垂不朽!这是我时隔50年后,重游千河大坝,于2020年5月1日,即兴填下的一首词,《念奴娇.千河大坝》。
自古道,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。我忽然想起了一首儿时很喜欢唱的歌《我们是革命后一代》,如今依稀记了几句:我们是革命后一代,懂得幸福从哪里来。没有先烈洒热血,哪有红花遍地开。没有父辈打天下,哪有今天的好时代!......
我坐在咸阳至宝鸡的高速列车上,沿着关中平原渭河古道,一路向西风驰电闪般的行驶。透过车窗,尽情欣赏那一眼望不到边,婉若巨龙的宝鸡峡千河大坝引渭渠,高高悬挂在半山崖上。碧海青天千里秀,绿树红楼万户春的自然景色,恰似一幅幅出自油画大师的精美作品。令人惊讶,摧人神往,叫人倍感做一个三秦儿女的骄傲和自豪!
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。眨眼一瞬,50个春秋过去了。在我平凡而并非平凡的人生中,既有一帆风顺,也有惊涛骇浪。既有一马平川,亦有穷山恶水。随着时光的流逝,许多事情都慢慢地淡忘了,甚至成了一张白纸没有一点儿印象了。但在我的记忆中,50多年前,即1970年随着咸阳数千名民工,义务劳动大军一起,奋战230多个日日夜夜,披星戴月大战千河坝热火朝天的情景,如一幕幕电影一般,依然历历在目。

2021年2月17日,作者夫妇在50年前住过的窑洞前合影,感慨万千。



为了积极响应毛主席和党中央农业八字(土、肥、水、种、密、保、管、工)方针的伟大号召,全国亿万人民群众齐动员,工、农、商、学、兵,男女老少齐上阵,“老三届”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齐参战。闻名华夏、恩泽数百万中原老百姓的红旗渠水利工程,就是在那个不平凡的年代,奇迹般地涌现出来的。

记得,1970年农历正月十六,刚刚下了一天一夜的鹅毛大雪,八百里秦川、关中平原上空,如同清水洗了般的干净明亮。站在渭河岸边,遥望秦岭,兰天、白云、飞鸟,山路、树木、行人,一目了然。

鸡叫头遍时,和咸阳市人民政府一河之隔的渭河南岸,先锋营(沣西公社)红卫连(段村大队)几个25瓦的大喇叭,就象黄建民的秦汉战鼓一般,一阵紧似一阵地擂开了。“修千河大坝的民工们请注意。现在赶紧起床做饭,收拾行李,自带碗筷,肩上撅头铣,拉上架子车,快点儿给火车西站走!火车不等人。10点整车就开了。迟咧,自己想办法!”

那个时候是军事化营连编制,大家的行动就是快。一个公社一个营。一个大队一个连。喇叭一叫,个个鞋底跟抹了油一样,三捶两梆子,比贼都跑的欢。平常“八点开会九点到,十点跟上听报告”的瞎毛病,早都没影了。不到十点,人和东西都上了火车了。

呜——!随着长长一声汽笛的轰鸣声,火车沿着陇海铁路一路往西。不知跑了多长时间,缓缓地停在了宝鸡虢镇车站。出了车站,人流、车流右拐。穿过铁路,越过宝鸡西凤酒厂,沿着崖畔向北右拐。顺千河东岸,踏着三级石子马路,人们嘻嘻哈哈,天南地北,胡张浪谝,一路朝着翘首以盼的千河大坝工地,争先恐后的奔去。大约走了30多华里。忽然,

“千河大坝工地到了!——”不知是谁扯开嗓门喊了一声。大家犹如一辆马路上行驶的汽车,嘎然而止,停下了脚步。人们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向着前方远远望去。千河大坝工地果然到了。只见一条三、四华里长的千河大坝,东西横卧在开阔的千河之上。千河大坝背水阳坡上,醒目的写着“水利是农业的命脉”八个巨大的绿底白色黑体字。据红旗连知青张放军告诉我,一个字高达15米,宽10米,是他带领四、五个人,用了一个多月才完成的。

千河大坝上,数不清大大小小的红旗迎风飘扬,似乎一片红色的海洋。汽车、架子车、铲土车,拖拉机、挖掘机川流不息。震耳欲聋机器的轰鸣声,工地喇叭声,以及打夯叫号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,恰似一曲震撼心灵的社会主义建设交响曲!
喇叭传来了激动人心的《社会主义好》
社会主义好,
社会主义好!
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,
反动派被打倒,
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.
全国人民大团结,
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,
建设高潮......
 
《在北京的金山上》
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
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
多么温暖 多么慈祥
把我们农奴的心儿照亮
我们迈步走在
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......
踏着音乐的鼓点,跟着喇叭的旋律,我们边走边唱,边唱边走。穿过尘土飞扬,紧张忙碌的施工工地,顾不上细看欢迎人群热情的笑脸,和那墙上树上到处贴满了的各种各样的彩色标语:“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。愚公移山,改造中国。车子不停人不歇,千河坝上过春节。不修好千河坝,男的不结女不嫁。两眼挣成胶锅锅,不叫大坝增豁豁 。眼熬烂,筋挣断,七.一通水一定要实现!”......
不一会儿,我们先锋营红卫连十几个民工,便被安排在了大坝东头付家崖村,一个名叫丑丑家右边的窑洞里。窑洞座东向西,估计住过几代人了。窑洞南北宽约八九尺,东西进深大概不到三丈。窑门靠左东西地面上,是一溜临时用木棍围起的麦草通铺。房东说窑洞冬暖夏凉,县长的婆娘——嘹的太太!
窑洞门前就是厨房。一人一个半斤重的白杠子蒸馍,一老碗白菜熬萝卜,上头似乎漂了几个油泼辣子油花花。饭量大的,再加上一个或半个馍。要叫马儿跑,先叫马儿要吃饱。
刚撂下碗,哨子就响了,该上工地了。

不远处,挖掘机和铲土车轰鸣的地方就是土场。我手提架子车攀绳找到了自己的架子车,在土场顺手摸了一把铁锨。三下五除二,一架子车土就装满了。一个老民工说,带加高板的,一架子车顶少也有七八寸土,甚至八九寸的,也就是说1000多斤。
其实重车子并不重,多半都是下坡路。不要人出劲,只要双手把辕向下梢维一押,车子便忽忽忽地往前跑了。空车子上坡却是很重的,犹如碌碡拽到半坡上——绝对不敢松劲的。有验经的人,下坡时,只要架子车一动,便双手紧紧地稳住车辕,如打秋千似的,双脚自然下垂。脚尖在地上使劲一点一点又一点的,架子车便自动向前一动又一动的。有的妇女个子小劲小的,干脆用左肩或右肩死死顶住车辕,鼓足吃奶的劲,调整把握架子车速度的。只要眼尖手快脚下稳,沉着冷静心不慌,架子车便不会失控,旋风般的忽忽忽向前奔去。犹如高速路上急驰的小桥车,眨眼就冲到了千河大坝东头橡皮路(也叫搓板路)上,车子便慢慢地停了下来。
这时我才如梦初醒,长长出了一口气。却忽然想起了吆马车师傅一句大行话:车户的眼,丈二远。我看我的眼最少就得八丈远。紧管我小心翼翼的,还是在一次下坡时出了意外,右脚面让架子车轮子压伤了。乡党董志义用架子车,来回跑了100多里路,把我送到了宝鸡市康复二院的。
凡是参加过修建千河大坝的人都知道,架子车一旦到了橡皮路上,好像走在弹簧路上。跳巴蕾舞似的,不是架子车催人,而是人要使劲拉车子。几乎一半力气都做了无用功。汗流夹背也顾上擦,只好用手或袖子瞬间一码。也许怕慢耽误工程进度,也许怕熟人看见了笑话,也许怕什么领导发现了招祸。只好硬着头皮,弓腿弯腰闷头往前拽,直至拉到把土倒了才算一趟。
工地上不管男女民工都是一天三班倒。人歇车不停。一人一班四车土,约合虚方3.5--4方左右。一天来回四趟,大概要跑24华里。工地上一天到晚,人头涌动,架子车川流不息。人们摩肩擦踵,又说又笑。犹如农村老百姓农闲,成群结队逛庙会一样热闹。
晚上,千河大坝上,灯火辉煌,人山人海。天上人间,热闹非凡。远远望去,恰似《三国演义》中著名的夜战马超的古战场。
毛主席说过,妇女能顶半边天。在千河大坝工地上,日夜活跃着一支敢打敢拼、巾帼不让须眉的铁姑娘战斗队。这个战斗队钟在庙内,声在庙外。远远望见铁姑娘战斗队队旗,高高耸立在千河大坝工地上迎风飘扬,人们脸上自然就会浮现出一种,难以形容的骄傲和自豪。参加铁姑娘战斗队的,都是咸阳市渭城区东风营(石桥公社)的知青。即咸阳四中老三届(66、67、68)学生,上山下乡或返乡知识青年。年龄一般20岁左右,初生牛犊不怕虎。铁姑娘战斗队一共14人,(刘风兰、张培君、崔文兰、杨西玲、冯冰、连荣琴、边玉琴、闫桂贤、郑喜莲、乔现林、石淑梅、张亚敏、张娟利、乔新惠)等。刘凤兰是队长,后来被推荐上了清华大学,成了首批工农兵大学生。

连荣琴虽然右腿有病,但争抢重车拉,谁也劝不下,硬是不下火线。一天晚上,边玉琴上班拉土,不幸遇到塌方,架子车和人都压在了土下,幸亏大家连手快,把她及时送到了宝鸡市康复医院,才逃过了一场劫难。张培君等人脚上磨下了鸡眼,走路都疼的咬牙,依然坚持上班。脚跑肿了,又跑塌了。又跑肿了,又跑塌了。反复多次,仍然坚持,硬是不下战场。她们说:一干起活就不知道疼了。她们口号是:把一切献给党!她们没有忘记毛主席的教导: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,正在兴旺时期,好像早晨八、九点钟的太阳,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。......
常言道,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。一天,工地大喇叭突然傳来了一个好消息:全国首届劳动模范、务棉能手鲁桂兰到千河大坝工地慰问大家来了。千河大坝工地一下子炸开了锅。顿时,东西三、四华里长的大坝工地瞬间沸腾起来了。鲁桂兰千河大坝工地提夯打坝的佳话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,但她和民工门一起提夯叫号子(抓革命呀,——坳呀!促生产呀——坳呀!听党话呀,——坳呀!跟党走呀——坳呀!人心齐呀,坳呀!泰山移呀,坳呀!......)的音容笑貌,至今回想起来,令人耳目一新,终生难忘。干部参加集体劳动,和群众打成一片,干群众鱼水情激动人心的故事,如《地道战》电影一般,永远在三秦大地、咸阳民间久久不息地传颂着。正如毛主席说的: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,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,是在革命的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。应当在长期的群众斗争中,考查和识别干部,挑选和培养接班人。
一天中午,咸阳工区大喇叭反复播颂着先锋营的几篇新闻稿。其中有红卫连《向董清才学习》、红星连《学习赵连壁,日上四方八》,《妇女能顶半边天》,《民工榜样王志明》、向阳连《干部带头人牛治通》等。不久,赵连壁因此参加了西安市(当时咸阳属西安管)举办的《学习毛主席著作极积分子代表大会》。先锋营一下子在咸阳工区出了名,成了人们饭后茶余的热点。工程进度奇迹般忽忽忽的上去了。这些稿件都是营长唐玉昆和连长董顺义安排我亲自采写,工区宣传部广播站陈学超审稿,播音员张安祖和一个女的满腔热情播颂的。回首那激 情燃烧的岁月,仿佛就在昨天。
听说要去宝鸡修千河大坝,先锋营红星连不少女青年,争先恐后地跑去报名参加了。张青草、王蝴蝶、王玉侠、王密侠、张格娃、张彩侠等10余人,自发组织了一个《半边天》战斗小组。不怕脏、不怕苦,不怕累。敢想、敢说,敢干,敢和男的比高低。无愿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年华,奉献给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——宝鸡峡千河大坝。
一天,一个民工收到了一封乡党捎来老婆写的信,高兴得眼都成了一条鏠了。不料,打开一念,火冒八丈:放的狗屁!分明是假传圣子。原来,信上写的是:娃他爸,你去工地时间不长,我有病,娃有病猪也有病。惹得人们笑的前仰后翻的。

正在千河大坝工程大干快上的关键时候,先锋营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——牛肉中毒事件。气得唐营长暴跳如雷:这就是阶级斗争!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先锋营红卫连民工董震林,前几天从家带来了几斤熟牛肉,如做贼似的偷偷给了几个关系好的乡党,谁知因福得祸。没等到半夜窑洞里就不得安宁了。头疼的,肚子疼的,拉稀的,争着抢着提着裤子往茅房跑的。还有的来不及穿裤子把屎拉到被子上的。甚至有的刚刚跑出窑洞口、厨房门前实在夹不住了,干脆扑啦啦——犹如正月十五晚上放烟花,拉了满院子的。一时间,整个窑洞臭气冲天。多亏宝鸡市康复医院连夜派来了几辆救护车,大家才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。
董震林一跷进营部窑洞门,早都尻子没脉了。吓得头都不敢抬,两腿啪啪啪的直打颤,就像撒糠一样。营长劈头便问:“你就是董震林?!”“就——就是。”“绑了!明天召开全营民工批判大会!”营长又问:“屋里啥成分?”“富、富、富农。”“看,这不是阶级斗争是什么?!”看来,董震林大祸就要降临了。不料 ,当天下午,营部接到了一个长途电话:红卫连村上也发生了同样的牛肉中毒事件。红卫连牛肉中毒事件的风波,这才如猪尿泡戳了一锥子——顿时把气放了。董震林也是不幸中的万幸,终于避过了一场大祸。
原来,几天前,村上因病死了一头老黄牛,队长嫌埋了太可惜了。派人把牛一剥,皮卖了,牛肉煮熟给大家分了。岂知,当晚牛肉中毒事件就发生了。村上、防疫站、市政府层层上报,当晚,咸阳市政府就迅速派来了市一院、二院100多名医务人员,利用村大队部九间房,很快办起了一个临时医院。九间房一下子睡满了病人,哭的,笑的,打的,闹的。大夫、护士忙前、忙后。病人家属大吵大闹。几乎整个村子如鸦雀窝里戳了一竿子——乱了套了!一位正在床上挂吊针的70多岁的老婆,妈呀、爸呀的直喊叫:“大夫——,你给我把药和稠些,我还想活呢!”
千河大坝合垅工程即将胜利完工的一天晚上,工程指挥部还为日夜奋战在千河大坝的咸阳民工,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文艺晚会。晚会开始两个节目,一个是快板:竹板打,响连天,咸阳民工不简单。有的拉着架子车,有的肩的铁头锨。刀山火也敢上,千河大坝扎营盘!......第二个是西北国棉一厂(原国务院副中理吴桂贤单位)工人毛 泽 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《逛新城》:雪山升起了红太阳......。最后押柱的是咸阳市大众剧团,国家一级演员,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马金仙的大型秦腔移植戏《红灯记》,引起了台下民工雷鸣般的掌声,轰动了整个咸阳工区,也为一线民工送来了精神大餐。
一天下午,工区大喇叭一遍又一遍的播颂着一条特大新闻:
“东方红一号”"卫星,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,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,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,使中国成为继苏、美、法、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。
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重173 千克,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、远地点2368千米、倾角68.44度的椭圆轨道。它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空间环境,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《东方红》乐曲的播送 ......。顿时,千河大坝工地一下子沸腾起来了。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云霄。
记得,10年前,受咸阳民营企业家协会会长郑勇的邀请,我曾去了千河大坝。2017年5月1日,在朋友宋玉龙的专车陪同下,我又一次来到了千河大坝。但遗憾的是都没有留下什么文字。这次我考虑再三,终于留下了这点儿不成文字的文字。就当是对自己遗憾的一点儿弥补。也是对当年共同奋战在千河大坝战友的怀念和历史的记忆。更是为500万咸阳人民,特别是秦、渭两区人民立下一块永不磨灭的丰碑!
2021年1月1日、
5b0988e595225.cdn.sohucs.jpg千河风光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北京康迈医院认真贯彻西城区“民营医院管理年”活动号召
下一篇:情暖三月患者锦旗寄情送北京康迈医院表示感谢

window._bd_share_config={"common":{"bdSnsKey":{},"bdText":"古国网","bdMini":"2","bdMiniList":["mshare","qzone","tsina","weixin","renren","tqq","tieba","sqq","meilishuo","mogujie","diandian","huaban","people","copy","print"],"bdPic":"","bdStyle":"1","bdSize":"24"},"share":{}};with(document)0[(getElementsByTagName('head')[0]||body).appendChild(createElement('script')).src='http://bdimg.share.baidu.com/static/api/js/share.js?v=89860593.js?cdnversion='+~(-new Date()/36e5)];